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71节(第2/3 页)
是密密麻麻的单薄屋舍,数十缕炊烟袅袅而动,无数百姓正在官吏的引导之下,安置到屋舍之中。
&esp;&esp;“看如此多房舍,少说也有上万人吧。”
&esp;&esp;匡愚眉头浮出忧虑。
&esp;&esp;郁震微微点头,道:“匡兄,此时还想直接去国子监报备?”
&esp;&esp;匡愚摇了摇头,看向不远处的通济桥,道:“虽然我等受杨祭酒邀请,至国子监授课业医术,然灾民在前,我等若是不为,岂不是连医者仁心都失了?如此的话,有负医者之名,走,我们去看看。”
&esp;&esp;郁震欣然答应。
&esp;&esp;通过通济桥,便至了对岸。
&esp;&esp;这里名为扇骨台,看似很好听的名字,实则算是困顿之地,这里的百姓以制作扇子为生,平日里生活算不得好。
&esp;&esp;加之这里不挨着城,周围缺乏遮蔽树木,夏日暴晒炎热,冬日大风凛冽。
&esp;&esp;若不是灾民入京师,扇骨台也只是荒凉之地,隔着对岸的繁华,隐藏在黑暗之中。
&esp;&esp;可随着无数灾民进驻,扇骨台的烟火气逐渐升腾,一些小商小贩也瞄准机会,将铺子开在了周围,不过多以餐点、布匹为主。
&esp;&esp;郁震、匡愚走入一个屋舍之中,打量了下房间,虽是简陋,好在有个床榻,风雨吹不进来,加上空间还算是大,住三四个人并不觉拥挤。
&esp;&esp;“可有人身体不适?我们二人乃是郎中。”
&esp;&esp;匡愚询问道。
&esp;&esp;“我们这边没有大碍,倒是铁牛家的孩子吐得很厉害,两位神医可以去看看吗?”
&esp;&esp;年近花甲的梁伍站了起来,询问道。
&esp;&esp;“呵呵,神医什么的不敢当,还请长者带路。”
&esp;&esp;郁震、匡愚侧开身,请道。
&esp;&esp;梁伍走到院子里,高声喊道:“铁牛,铁牛,有神医来了。”
&esp;&esp;前面房舍的草席帘子被拨开,壮实的铁牛走了出来,见郁震、匡愚气度不凡,颇为自信,便忙回屋里,将儿子抱了出来,喊道:“神医,救救我儿。”
&esp;&esp;匡愚伸手道:“郁兄,请吧。”
&esp;&esp;郁震也没有推辞,看了看孩子的脸色,翻开孩子的眼皮,也没有把脉,便起身说道:“这孩子是在江上开始吐的吧?”
&esp;&esp;“是,是的,神医啊。”
&esp;&esp;铁牛即震惊也惊喜。
&esp;&esp;郁震笑了笑,道:“放心吧,没什么大碍,他只是连日赶路太累,身体虚脱,加上晕船,才导致呕吐,不妨事,只需喝点米粥,修养几日,便可痊愈。”
&esp;&esp;“当真?”
&esp;&esp;铁牛欣喜地问道。
&esp;&esp;“哈哈,若出了问题,尽管去国子监找我,我名郁震。”
&esp;&esp;郁震自信地说道。
&esp;&esp;“谢谢神医。”
&esp;&esp;铁牛终于放下心来。
&esp;&esp;郁震、匡愚在灾民中走动,把脉问诊,开方治根,直至天色黄昏,两人疲倦地走到清水塘边,相视一笑。
&esp;&esp;“你听说了吧,百姓抓药费用,官家一力承担,这在其他朝代,可是不曾听闻的啊。”
&esp;&esp;匡愚肃然道。
&esp;&esp;郁震将目光投向远处的城,微微笑道:“你可没听清楚,不是官家一力承担,而是皇后一力承担。听这里的衙役说,皇后娘娘抢了二王一半的生意,在后宫也办了医用纱布厂,售卖的钱粮,都拿来赈济灾民了。”
&esp;&esp;“原是如此,皇后仁心,关照百姓,皇上又下旨营造居所,以工代赈,郁兄,匡某行医二十年,可是头一遭看到如此安民之策。”
&esp;&esp;匡愚感叹。
&esp;&esp;听闻父辈说起,元末灾民无数,生病了,只能看天意,熬过去你就活着,熬不过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