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时候,司马炎虽然葬礼结束之后,除去了孝服,但是仍然带白冠,吃素食,不食鱼肉,不穿绸缎的衣服,自己的表情依然向刚死了父亲一样。时间长了,日夜操劳、营养不良的司马炎就面黄肌瘦了,像得了重病一般。
群臣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纷纷奏请求司马炎更换正常的服饰和膳食,以保龙体安康。司马炎为了重塑孝道,便下诏说:“每当感念先灵,而朕不能完成穿丧服之礼,就为此沉痛,更不要说吃稻米、穿锦绣了。这样做只会激起朕的痛切之心,不能够缓解朕的沉痛。朕本生于儒者之家,礼法传习已久,何至于一时之间便对自己的父亲改了这种感情!听从你们的已经够多了,你们可以对照孔子回答宰我的话反省自己,不要再多说了。”
群臣也不好再坚持什么,于是司马炎坚持以素食素服度过三年。
没有想到,司马炎刚给父亲守完三年的孝,没过几个月,自己的母亲也去世了,于是又接着吃了三年的素食,穿了三年的素服。
通过这两件事情的完美坚持,司马炎终于在老百姓心中树立了一个大孝子的光辉形象。
其次,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勤俭节约的皇帝典型。
建设勤俭节约型社会首先从皇宫开始,当有关部门报告,宫中所用的青丝牵牛绳断了,司马炎便下命令,用青麻代替青丝节省不必要的开支。
一个领导想做成某件事情的时候,总会有不识时务的下属适时出现,做一回成功的反面教材。
司马炎还在全国的推广勤俭节约的时候,有一次,太医程据献给司马炎一件色彩夺目、满饰野雉头毛的";雉头裘";,这是一件极为罕见的华贵服饰,价值连城。司马炎得到这件礼物后立刻把它带到朝堂,请满朝文武官员欣赏。朝臣见了这件稀世珍宝,个个流口水。
等群臣欣赏完之后,司马炎却玩了一把行为艺术,一把火这件可值千金的";雉头裘";给烧了,在群臣擦口水大叹可惜的时候,司马炎再次重申了自己勤俭节约的诏令:“太医献上来的这个东西叫做‘奇装异服’,明显违背了我下的禁令,今天只是当众焚毁了这件‘奇装异服’,以后谁若再犯,定当严惩不贷。”
司马炎一把火便把自己勤俭节约的皇帝典型烧的旺旺的,以后没有臣子再敢把自己当柴,帮助皇帝更火一把。
再次,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开明君主的形象。
司马炎也模仿古人设置了谏官,鼓励谏官敢于直言,给自己拍砖。
傅玄看到魏末士风衰败,于是上疏说:“我听说先王治理天下,教化昌盛上,公正的评论通行于下。近世以来,魏武帝喜好法术而天下重视刑名;魏文帝思慕通达而天下轻贱操守名分,从这以后纲纪不整,浮夸虚无的风气充满朝廷,于是使天下不再有公正的评论。陛下接受禅让登极,弘扬尧、舜之风,唯独没有选拔清明广远有礼法之臣,以促进风化与操守;没有斥退虚浮鄙陋之人,以惩戒不恭敬不谨慎的人。”
傅玄(公元217~278年),字休奕,今陕西耀县人,出身于官宦家庭,“父亲早逝,少时孤贫,博学善属文,解钟律。性刚劲亮直,不能容人之短。”
不能容人之短,就只能告状了,傅玄常常上奏揭发罪行的文状,有时正当深夜时分,傅玄也手捧状子,整理好上朝用的簪笔和身上的衣带。由于心绪不宁而无法入睡,他就坐在那里等待天亮。因此王公贵族震动恐惧,而政府官署却增添了气势。而且精心政务,忠于职守,数次上书,陈说治国之策,指出时弊。
司马炎赞许并采纳了傅玄的意见,并让相关人员起草诏书以便实行。
沉积了上千年的官风,岂是一份诏书能够改变的事情,虽然这个诏书为未能够改变当时的风气,但是却可以让部分官员看到奋斗的希望。
最后,把自己树立成一个关心社稷民生的皇帝。社稷民生以粮食生产为最根本的东西,于是在洛水之北的奉祀宗庙旁,司马炎承包了几亩责任田,自己带头耕种,让老百姓看到皇帝关心农业生产,关注民生,不是贪图享乐之徒。
再次,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皇帝。
司马炎经常去基层视察工作,亲自审理案件,从轻发落,对于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以下的犯人,一般就地释放;并让基层的政府工作人员,要经常照顾一下弱势群体,给予一定的粮食补助;当各地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免除他们几年的徭役和赋税,帮助灾民度过难关。
司马炎上任后放的这几把火,把自己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