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页)
>�右岳翊�耍�沂遣换嵯鹿虻摹!�
见面之后,荀顗为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向司马炎行下跪之礼,王祥则只行长揖礼。
当司马炎即位时,王祥被封为太保,位列“八公”,但是王祥却多次以年老多病请辞。
王祥为官清廉,家中没有宅院,病危时,坚持从简下葬,家中大小不必送葬。等王祥死后,吊唁的都是些朝中大臣和亲朋故友,人比较少。
面对这个窘况,他的族孙王戎开始为王祥的丧事打圆场,“太保(王祥)在正始年间,没有被列于能言善谈的那一流里,有时候与他交谈,思想情趣清明广远,莫不是他的德掩盖了他言谈方面才能?”
古时候,如果一个官员的德行得到百姓的认可,一般都是闻其死讯而潸然落泪,而他却没有享受到这样的待遇,看来他的德行未能够感动当时的人。不过,他的孝行却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王沈和王祥是当时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的领袖人物,他们的家族都是门阀士族,而西晋是一个完全由士族控制的政权,士族占据着文臣武将的各个高位,如其他的颍川荀勖、河东卫瓘、裴秀等。为了让读者更为了解门阀土族,现将影响两晋南北朝期间最为显赫的几个门阀士族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氏(2007年,中国大陆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最近对全国户籍人口的一项统计分析显示:王姓是我国户籍统计第一大姓,有9288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是世界三大姓氏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除中国外,在朝鲜也有许多王姓的人。在中华百家姓中,王姓拥有最多的郡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王姓家族的超强繁荣。
王氏源自古君王,因王得其姓氏,秦以前因王者缘故才有此氏,汉代全国姓氏才统一。王目前比较早的可考之祖为“王亥”商朝尊其为“高祖王亥”。王亥在夏朝时期地位非常高(如同亲王)王亥后人以王姓,亥为较早的王氏先公之一。王氏宗族中,以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最为出名。
太原王氏起源于山西太原,始祖太子晋,乃周灵王太子,名晋,字子乔,约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549年,本姓姬,现今王姓大半出自姬姓王氏。太原王氏是王姓的肇兴之郡、望出之郡,最早登上一流门阀士族的地位。她开基于两汉之间,东汉末年的王允以他在国家、社稷上的力挽狂澜而把这一家族推为天下名门。从魏晋到唐朝都非常显赫。后面出现的王浑、王济等人,都是太原王氏的领袖人物。
琅琊王氏,是王姓第二大支,仅次于太原王氏。琅琊(今临沂)是王姓的郡望之一。此支王氏开祖为周桓王第二王子即王子成父,成父因败赤狄功在周王室并被周定王赐姓王氏。
琅琊王氏,在中国古代西汉王吉祖孙三代,禄位弥重,有“累世之美”称号,开创了琅琊王氏显贵的先河。至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琅琊王氏已是头号门阀士族。琅琊王氏在衣冠南渡时为东晋政权的稳固居功至伟,被称为“第一望族”,族人王导实为东晋朝实际创建者。世称“王与马,共天下。”我们熟知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词中的“王氏”就是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自汉代谏议大夫王吉以下。更魏晋南北朝,一家正传六十二,三公令仆五十余人,侍中八十人。到了唐代时期琅琊王氏为宰相者亦有四人之多。琅琊王氏自西汉到唐代千余年间,世代鼎贵,历代史家一再称述琅琊王氏“簪缨不替”、“冠冕不替”、“世禄不替”,所谓“中国第一望族”,盖非虚言。后面出现的王导、王敦等人,都是琅琊王氏的领袖人物。
河东裴氏同样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其始祖为赢秦始祖非子之后,非子之支孙封pei(原字为上非下邑)乡,因以为氏。周僖王时,六世孙陵封为解邑君,以“裴”为姓。
后裴氏分为三支,分居河东、燕京、西凉等地,但考其谱系源流,皆出于闻喜之裴氏,故有“天下无二裴”之说。裴氏家族自古为三晋望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
在这上下二千多年里,裴氏代有人才出。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国历史上也实属罕见。据《裴氏世谱》记载,裴氏家族先后出过宰相59人(国时的魏,有宰相1人;晋时,有宰相7人;北魏时,有宰相9人;北齐时,有宰相1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等。在裴氏最盛的唐朝,裴氏更是权倾朝野近三百年。除了33位宰相,他还有尚书38人,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