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134章 水果历史2(第2/5 页)
有人说是青瓜或者木瓜。
但都不是,这里的瓜是指六安瓜片,明朝列为上品、极品的茶,产于安徽。
读过小学的朋友应该都能理解,这里用瓜代指装六安瓜片的茶杯,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摔杯为号。
否则你想想这个场景:朱棣左手举着青瓜或者西瓜,右手指着人大骂。
“纵然手托青瓜,背负宝剑,我朱棣一样无敌于世间!”】
大明,北京。
“这说的应该是朕智擒张昺和谢贵的事吧?”朱棣有些不确信向大胖问道。
大胖不太确定:“应该是……吧?”
“史官呢?给朕找来!”
“记的这都什么破玩意?”
……
【提到瓜,自然少不了西瓜,中国人是全世界最能吃西瓜的。
,!
以前读书会里的小故事,有一期就专门讲了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西瓜,我一直深以为然。
直到前些年才知道,我们现在吃的西瓜其实是五代宋辽时期从北方金国传过来的。
西瓜原产非洲,后传播到中亚新疆等地,再由此进入东亚。
提到西瓜就不能不提西瓜女神吴明珠院士,作为袁隆平院士的同学,他们一个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一个解决了解决温饱后的吃瓜群众的吃瓜问题,扎根戈壁50余年悬于哈密瓜、西瓜30多个品种。】
大唐。
一男子惊讶道:“女的啊?”
胡饼摊的老板娘不乐意了:“女的怎么了?”
“你吃的胡饼不是老娘做的?”
男子连忙解释,自己只是惊讶,没有其他意思。
“哼,要吃就好好吃,不吃就滚蛋!”
男子擦擦脸上的汗,连忙付钱请罪告辞。
惹谁也别惹她,太凶悍了,打不过。
刚才追着人打的情形,太残暴了。
【随着物质生活的进步,国人对水果的喜好也在不断改变,比如黑布林人参果的昙花一现,阳光玫瑰的价格普及。
但有两种水果已经明显能感觉到它的没落:山楂和柿子。
野外摘到的山楂吃之前,都要提前做好呲牙咧嘴的准备,因为冷不丁就会酸到怀疑人生。
而柿子经常需要点上白酒,搁置一段时间,去除其涩感再吃。
山楂在有些地方也叫山里红,在古代有专门的名字叫朹。
晋代《广志》记载:“木易长,多种之为薪,又以肥田”。
拿山楂树当柴火来烧,对其果子最多就是个充饥的野果。
谈起山楂就离不开冰糖葫芦,目前除了糖葫芦和山楂饮品,大部分人已经很少拿山楂当做水果来食用。
山楂衍生品是糖葫芦,柿子的衍生品就是柿饼子,鲁迅先生在《人话》一文中引用了一段民间故事:
两个农妇种地的时候累得够呛,其中一个人就问:“你说慈禧太后得过的啥生活?”
另一个说:“咱干活的时候人家就睡午觉,老佛爷这边午觉睡起来坐炕头上,给丫鬟一招手,来个柿饼子。”
一个柿饼子占据了农妇对奢靡生活的全部想象,目前市面上的柿子种类繁多,中国人种柿子至少2000多年了。】
【刚才提到的水果大都是中原地区的水果,而如果从地理上看,外来水果可以分为西来和南下两个大方向。
西来:张骞凿空西域瓜果蔬菜都来了。
水果中混的比较好的就是葡萄和石榴。
葡萄对西方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为葡萄太适合酿酒了,果肉中含有各种糖分,果皮中富含酵母,直接捣碎,葡萄榨汁发酵就可以了。
但是酿造葡萄酒的葡萄与鲜食葡萄的差别很大,酿酒的葡萄个头比较小且酸涩、不好吃。
华夏本土在古代其实一直有野生葡萄,但并没有人工栽培。
张骞带回葡萄后也叫蒲桃,一直是贵族才能享用的水果。
从汉代一直都有古人饮用葡萄酒的记载,在唐朝在诗人的笔下开始大放异彩。
李白喝大了放声高歌:“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张翰挥笔写下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最爱葡萄酒的是元朝,忽必烈曾下令祭祀宗庙要用葡萄酒。
明清时期葡萄酒相对式微,直到近代受西方影响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