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那你是要挨批评的,长此以往你就得走人了,所以这里就产生了一个悖论:一方面,对于同一个新闻事件,虽说哪个报社的记者都想写得比别的报社的记者好,都想挖出点独家新闻来,因此对于不同报社的记者,他们在内心里是相互排斥的,但同时,为了稿子内容全面,不*,他们又要“合作”,要“相互帮助”,在采访同一个新闻事件时,往往互通有无,这样彼此的稿子就都差不多,谁也不比谁强,谁也不比谁差,也就相互保全了对方。
杨建明和郑长征就是这种关系,时间长了,两人就成了好朋友。郑长征比杨建明早三年进入报社,脑子活,交友广泛,早看透了记者圈子内的一些事情,一年前,郑长征突然从报社辞职,到一家央级媒体驻省城的记者站做记者,之后两人的联系就渐渐少了,而在这一年中,杨建明在报社的日子是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
杨建明到这家都市报来,虽说和其他记者一样,是正式通过笔试、面试被聘用的,但其实他是来投奔主管新闻的副主编的,因为这位副主编是他父亲的一位好朋友,副主编曾对杨建明许诺,只要他好好干,将来社会新闻部主任的位置就是他的。有了副主编撑腰,再加上杨建明恃才傲物,就不怎么把主管他的社会新闻部主任放在眼里,因为稿子的事两人时有争吵,主任碍于副主编的情面,不好拉下脸来,但心里对他很不满意,并时时充满了危机感,他知道,在这个报社,在这个阶段,杨建明就是他最大的敌人,是要取他而代之的,如果他不能把杨建明弄走,他就要被这小子夺权,正当杨建明野心勃勃地向社会新闻部主任的位置冲刺的时候,主任看一些起常规做法既赶不走杨建明,也无法撼动副主编的位置,就走了一步险招,炮制了一个类似于“把纸壳剁碎了做包子馅”的假新闻,事情败露后,省委宣传部非常生气,对报社进行了严肃处理,首当其冲的就是主管新闻的副主编,被撤销了职务,降格到国际新闻部做主任,那个被社会新闻部主任操纵的记者被报社开除,当了替罪羊,而一手炮制假新闻的社会新闻部主任只被停职了一个月,就又继续做他的主任了。这下,杨建明厄运临头,不是自己报的选题通不过,就是稿子写的不到位,一遍遍被主任训斥,稿子被退回修改,杨建明有苦说不出,自知今非昔比,只好忍气吞声。
祸不单行。副主编降为国际新闻部主任后,咽不下这口气,不长时间就辞了职,到南方一家都市报做了副主编,这下,杨建明在报社彻底没了靠山,主任对他更是肆无忌惮,必欲让其走人而后快,正当杨建明水深火热、去意彷徨的时候,郑长征突然打来电话,邀他喝酒。
就他们两个人,说了以前的一些事情后,郑长征问杨建明:“现在工作怎么样?还顺心吧?”杨建明刚刚因为一个稿子的事,和主任绊了几句嘴,心里正不痛快,便闷闷地说:“还能怎样?还不是老样子,整天像驴一样尥蹶子干,憋气又窝火。”郑长征说:“我最近联系了北京的一家报纸,在省里建了一个记者站,正缺人手,你如果愿意就到我这里来吧。”见杨建明有些犹豫,郑长征接着说:“你是知道现在的都市报的,人员流动频繁,工作压力大,说不定哪天你一篇报导出了问题,领导就会让你走人,你和报社没签订劳务合同,保险什么的也没有,可以说一点保障都没有,再说一线记者就像*一样,是吃青春饭的,年龄大了,就跑不动了,到时如果混不上个一官半职的,就只有走人,那时年龄大了,找工作就更难,倒不如趁年轻早点出来,多挣点钱。”
那晚杨建明半宿没睡,想着郑长征的话,更想着自己走与不走,工作嘛,不顺心,正想换一个环境;钱嘛,虽然不算缺,但快要和同居两年的女友结婚,多一点总比少一点好。从这两点看,自己应该走,到郑长征那里去,不仅因为他和郑长征关系不错,郑长征还向他许诺,没有试用期,工资每月3000元,差旅费全部报销。杨建明知道,这个工资标准,在省城也是高的,他现在每月累死累活、憋气窝火才挣到2000出头。他所担心的是,对于央级媒体驻地方记者站,他并没有太多的了解,比如他们怎么运作?工资谁发?主要做什么工作?他没好意思问郑长征,好像对人家不信任,但他更相信,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高额回报的背后必定有高额的付出。思来想去,他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
大约一周后的一天,郑长征打来电话,说要去下面南岭县办点事,县里有一个旅游景点,全国都有名,问杨建明去不去散散心,杨建明正闹心,便向主任请两天病假,主任马上答应,杨建明知道,主任巴不得他的稿子和名字从版面上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