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页)
数十里甚至数百里。”方国安将军愤懑地说。
说到底,当李德在中央苏区军事上的堡垒战术失败之后,西进转移时又釆取了前顶后堵左右挡的人墙战术,所有的战斗部队都成了被动的掩护部队,抬着中央纵队一步一步向西挪动。
这时,从撤离中央苏区差不多近四十天了,这支中央红军大军仍然不急不忙地在湘桂边境的山道上蠕动着。
*的眼里掠过一丝不安的神情,仿佛看见了密布在湘江上空的战云,闻到了潜伏在湘江两岸那浓浓的硝烟味。
危机,在一步步逼近;
灾难,在一步步降临;
血战,一触即发。
铁流涌进 五(1)
夜渡湘江,*马失前蹄;红五团退守脚山,红四团抢占界首;一军团控制了湘江上游所有渡口。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凌晨一时许,石塘圩公立小学堂。
刺骨的冷风裹着淅淅沥沥的细雨,在漆黑的寒夜里恣意横行着,发出呼啸声。
然而,学堂内数盏马灯在寒风中摇曳的火光,仍散发着腾腾的热气。
红一军团司令部正举行团以上指挥员紧急作战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聂荣臻、左权、朱瑞,红二师师长陈光、政治委员刘亚楼、参谋长李棠萼,红四团团长耿飚、政治委员杨成武,红五团团长钟学高、政治委员易荡平,红六团团长朱水秋、政治委员王集成,红一师二团团长李苗保、政治委员邓华。
军团政治委员聂荣臻作了简短的战前动员讲话。
随后,军团参谋长左权宣读命令:
军团主力于凌晨三时许从大坪渡口渡过湘江;
红四团沿桂黄公路南下抢占界首渡口;
红五团由二师参谋长李棠萼率领沿桂黄公路北上抢占全州;
红六团由陈光、刘亚楼率领驻防二美滩,以策应四团、五团;
红一军团参谋长左权红二团派一个营从石塘圩直插全州县城南面的水南,以策应红五团抢占全州县城,主力驻守大坪渡口对岸的洛口作预备队;
军团司令部随红四团进驻界首。
*冷峻的目光环视一眼这帮多年来随他出生入死的爱将们,忽而眼光落在钟学高、易荡平身上,面无表情地说:“倘若全州被湘军先机占领,可退至脚山一线死守。”随手在地图上的脚山一线画下一道粗线。
接着,*大手一挥,朝众将吐出了简洁而有力的两个字“出发!”
旋即,一声铿锵有力的“是!”一个个匆匆走出了军团司令部。
上半夜刚从文市圩急行军赶到石塘圩的*,只在小学堂内待了不到一个小时,又马不停蹄地指挥部队向湘江进发了。
冷峭的寒风冷雨肆无忌惮地穿梭着,部队在松膏、竹把火的照耀下,一溜小跑地匆匆行进着,仿若一支利箭,刺破黎明前的黑暗,刺破风雨交加的夜幕,向湘江疾射而去,向全州、界首疾射而去。
空旷寂静的寒夜里,只听得“嚓嚓”的脚步声、“嘘嘘”的喘气声,偶尔从前方传来“快,跟上!”的催促声。
摇曳的火光中,*望着这支在任何恶劣环境下都冲不垮、打不乱、训练有素、能征善战的队伍,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
是啊,这是一支在国共两军中都声威赫赫、有口皆碑的王牌军,她曾在中央苏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美国记者斯诺的赞誉更直接:“*负责指挥红军一军团,当时该军团有两万支步枪,成了红军最厉害的一部。主要由于*作为战术家的出众才能,奉派前来同它交战的政府军无不遭到它的歼灭,打败或者被其制伏,而它自己则从来没有被打败过。据说有时南京部队一经发现与一军团对垒,就闻风而逃。”
斯诺所称赞的红一军团,军团长就是*,它的前身是红四军,红四军是毛泽东在井冈山的“老家底”。
当然,由红四军发家的红一军团也只有在毛泽东的直接指挥下,才能在中央苏区捭阖自如,所向披靡。
一九三○年十月,蒋介石调集十万大军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一次大“围剿”。
十月三十日,毛泽东、朱德与*江西行委在罗坊召开军事会议。
当时国民党军十万,且武器装备精良。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铁流涌进 五(2)
中央红军仅四万余人,武器装备较差。
毛泽东提出“诱敌深入、机动作战”的作战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