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页)
板觉得:“这个人我一定得干掉,只不过是时间和方式的问题”。
袁岳:
有些研发人员表面上具有某种不可替代性,但如果能够把他所掌握的专有知识转化为共享知识,那么对企业和个人的作用更大。拿清代最后一个状元张謇和苏绣状元沈寿作为例子。当时,苏绣中出了一个女状元,叫沈寿。张謇跟沈寿说:“你当状元对你并不重要,你要把绣花技术分拆成一些步骤,让更多人理解。”后来,他出资成立了苏绣传习所。沈寿就拆解了苏绣的工艺流程,教其他女孩子绣花。苏绣的工业化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如果当苏绣状元,沈寿是不可替代的,但她却把她的绣花技术变成了可替代的。从老板看,员工变成苏绣状元那样的人才,恐怕对老板很危险。从员工看,就算你有专有知识,将来你总得传一个人吧!那个人也可能威胁你的地位。从个人事业发展和合作发展来说,把拥有的专有化资产转为共享化,是最佳的途径。这也是传统企业与现代企业的重要区别,也是传统人才与现代人才的重要区别。
拿资源要挟老板的人到处都有,这种人一般会被界定为小人。但要把专有化知识转为共享化知识,就改变了合作模式,你就成为了独特的管理人才。你把自己的知识外化,让一群人掌握知识,你做协调者、管理者。你的知识变成了企业可以流程化管理的知识,你就由关键员工变成了关键管理者。
孙虹钢:
也许,从老板的角度,不能让员工知道自己是关键员工,避免让他觉得自己有筹码。还有一种方式,那就是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关键。对于每个人,老板都很真诚地表扬他的进步。从战术上说,这会很有效果。拍拍员工肩膀的确让员工感觉舒服,但是天天拍和总不拍都不行。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企业的口号上墙、上桌、上房顶、上横幅,可能不是文化,是武化(1)
孙虹钢:
有的公司有文化,但看起来没文化,老板从来不讲我们公司的文化如何如何,但其实大家有感觉。联想在人力资源部门里设立了企业文化专员,有的公司还专门设立首席文化官。三星和惠普的文化很出名,成为企业口碑的一部分。三星公司周末经常组织员工去香山捡垃圾,每个人发一个口袋,结果发现中国员工捡的很少,只有半袋,韩国员工捡的多,能捡满满三口袋。为什么呢?因为韩国员工看到水潭里有垃圾,就下到水里,把水面上的垃圾捡起来。这种中外员工之间的差异,其实就是文化差异。三星每个月都在公司电梯间更换公司的招贴画,惠普到处通过媒体放大它的五条企业文化标准。
袁岳:
文化就是价值观。文化要用“化”的方法,重视沟通,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文”化不是“武”化。选人的时候已经决定了文化,把王八蛋选进来变成王七蛋不可能,选人是选价值观相同的人。管理层、人力资源总监的沟通能力也会直接关系到公司是不是有文化。
第一,要有“文”,才能“化”。到底有什么“文”,才可以“化”呢?企业需要不断反思、总结、提炼自己的文化,然后才能用这个东西去“化”员工。“化”是一种既有形又无形的过程。比如,联想的杨元庆在推行家园文化时,在联想生产线上每个工人面前放有一个专门看生产规格的显示器,另外旁边放一个KTV歌曲放映屏。这种细致的安排调节了枯燥的工作,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不是用硬的东西推行软的文化。文化不是武化,军队式的管理不是文化。
第二,企业的文化,不是机关的文化,也不是学校的文化。有些企业文化搞得像机关文化,但企业和政治组织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对于企业,即使做一些社会公益性事情,也是站在企业角度做的。企业的文化,也不是企业老板的文化。老板是个自然人,而企业是一个组织。文化是团队的共识,不是老板一个人就能代表的。大量的企业认为企业的文化就是老板的文化,过于突出个人,也会失去文化的弹性空间,成为金字塔式的管制武化的变异。
第三,文化是本企业的文化。一说到企业文化,人们很容易想到CIS、口号等等。口号是原则性的东西,而原则性的东西没有区别。比如,“顾客至上”,“为顾客创造价值”。这些口号有区别吗?没有!什么有区别呢?细节!让人们记得本企业的文化,靠的是细节,是有特点的行动和事件,有新鲜感的行动和事件。细致的做法和有特点的行动或事件构成了这个企业的文化。
孙虹钢:
好的文化是员工身处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