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页)
要站在世界比较领先的平台上去做。” 在模仿的过程中,比亚迪为了避免专利引来的官司,组建了一个100多人的知识产权部,专门监督各个事业部,提醒他们用的哪些专利需要规避。曾有竞争对手指责说,这个部门说得难听一点,实际上就是“专利规避的团队”。对于这种指责,比亚迪高层也从不避讳,就像比亚迪的首席设计师廉玉波所说的:“我们每年要拆很多车。如果想用一种技术,先看有没有专利,有就调整,没有就拿来用。我们甚至做好了打官司的准备,而且100%不会让对手赢。” 王传福也曾坦言:“我们的车没有任何专利问题,我们把其中涉及的专利全部改完了,一条条地改。我们的确大量使用了别人的非专利技术,但非专利技术的组合集成就是我们的创新。知识产权要尊重,但可以规避。”比如“一辆汽车的外观专利有五幅图片:前面、后面、侧面、正上方和斜上方。这五个方面都很相似,你就可能侵权,但只要其中有一幅照片风格完全不一样,就算其余的完全一样也不侵权。我们把头一换、尾一换就没有谁的专利了。” 王传福不仅对技术没有恐惧,对于专利也没有任何畏惧,他在千方百计地规避着别人的专利。当别人质疑他这种抄近路的做法时,他反而会理直气壮地说:“一种新产品的开发,实际上60%来自公开文献,30%来自现成样品,5%来自原材料等因素,自身的研究实际上不过只有5%左右。” 王传福这种无所畏惧的“山寨功夫”曾让很多人头疼,他们甚至不愿意做比亚迪的生意,这其中就包括比亚迪的供货商。位于江苏张家港的国泰华荣新材料化工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锂电池电解质生产企业,也曾是比亚迪最大的电解质供货商。电解质是生产锂电池的核心原料之一,一般占到锂电池原材料总成本的五分之一左右。 还在2005年的时候,王传福曾像当年带领比亚迪员工到富士康台湾总部参观一样,也带着技术人员到国泰华荣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比亚迪技术人员格外用心,不仅记下了生产设备的名字,还仔细询问各种技术参数和不懂的问题。在参观完成后,国泰华荣得到了比亚迪一个50多吨的订单,这大约相当于当年国泰华荣年产量的一半。 当国泰华荣的高管们为得到这么一个大客户满心欢喜的时候,王传福却在悄悄地建立着自己的电解质生产基地。结果,在从国泰华荣购买了一两次电解质原材料之后,比亚迪就开始自己制造电解质。不光是电解质,很多其他材料、组件等原料供应商,都曾遭遇过比亚迪的“抛弃”。所以,他们对和比亚迪做生意都是又爱又恨,那种心情或许就像一位母亲在等待自己女儿出嫁时的心情,既充满期待又很担心。 凭着这样“明目张胆”的模仿,比亚迪在看似毫不相关的三个领域都快速取得了优秀业绩。那么,相较于现在泛滥的山寨工厂,比亚迪究竟有什么优势?为什么比亚迪凭借简单粗暴的模仿做法可以赢得市场? 在专业人士看来,比亚迪之所以能够凭借模仿突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比亚迪模仿得更为彻底与集中。它只选择市面上卖得好的产品,然后就盯住这个产品,做出最精细的仿制品。这就是比亚迪靠模仿成功的主要原因。 而且,在王传福看来,模仿并不是比亚迪的最终出路:“我们不以模仿产品为目的,而以最终掌握开发平台为目标。”模仿是为了得到开发平台,是为了超越,是为了研发出比模仿的产品更优秀的产品。在这条道路上,比亚迪已经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当初,比亚迪做手机业务是从模仿富士康开始的,但是到现在,王传福已经有足够信心认为比亚迪的技术实力已经远远超越了富士康。“我们现在在整个技术上比他强,因为我的技术领域比他多得多。他仅仅是一个模具加一个EMS,我们有电池,有汽车,汽车里面有多少个技术,从大型模具大发动机技术,到压缩技术,空调技术都有,这些他全都没有,包括一些表面装饰的技术、喷漆技术他都没有。这两个产业实际上是互通的,这种技术拿过来以后,就是你的优势。实际说1+1不止大于2,有的时候做得好能大于20。无限的创新就是从整合当中创新。” 当通过模仿有了一个更好的开发平台后,王传福下一步要做的或许就是在整合中发现无限的创新机会。
从被告到告人:成功是一种了不起的除臭剂
尽管现在比亚迪还在遭遇着富士康的围攻,尽管在各大车展上,比亚迪的展台前都会吸引很多汽车公司的人参观拍照,记录数据,业内人士都在说,这是这些汽车巨头尤其是丰田汽车正在“调查取证”。 但是,面对这样的境况,王传福却依然毫不畏惧。就像他所说的,学打专利战是一个技术型企业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