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页)
(4)处理好合理赋权与有效制衡的关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
权力配置是否科学,运转是否协调,监督是否有效,是判断一个国家的制度机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合理赋权与有效制衡同步进行,关键在于制度设计和制度的执行力,用制度促进权力运行规范有序,避免权力过分集中而失控,以构建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在顶层设计安排下,以制度设计为支撑,以分权制约为核心,以公开问责为监督,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达到有效制衡。
但目前的权力结构,既有职能分散、九龙治水的问题,又有权力部门化、利益化的倾向;既有程序烦琐、效率低下的庸政、懒政、散政,也有暗箱操作、透明程度不够的现象。
因此,权力的配置要遵循职、权、责相对应原则,优化上下级之间,同级部门之间,以及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之间的权力配置,以制度确立权力运行的方式、范围、责任,坚决禁止揽权、争权、让权、越权的行为。
权力的运行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凡重大项目决策由集体商讨、多元咨询,实行效果评估制度,规范运行流程,提升制度刚性能力。
要执行问责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司法机关依法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运用互联网进行高科技监督,确保政务公开,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实到位。
(5)处理好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的关系
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体现在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的转变上,即从权力规则向制度规则方向的转变,从政府本位到社会本位的转变,从注重权威管制到注重柔性疏导的转变。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过多,运用行政手段直接调控过多,运用市场手段间接调控较少,对各项职能大包大揽,转移外包的空间微乎其微。而按照《决定》要求,实现政府治理和服务能力的现代化,实现服务型政府的本质转变,就要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服务,有效解决公共服务短缺、质量效益不高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
(6)处理好制度创新与法治建设的关系
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习惯模式,清除体制机制的利益障碍,创新政府职能转变的制度体系,是为法治建设提供的根本保障。依法行政是政府的工作准则,在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上,要确保按照制度规范实现政府职能的方向转换,引领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创新政府制度工作体系是运用制度优势推进依法行政的良好过程,是提高执政公信力的最有效手段,要充分盘活资源存量、充分发掘制度、政策和法律资源优势,使依法行政得到有效实施。
政府的本质是什么?应该是有限政府。而许多官员却认为是管人、管权、管事的,因此形成了大包大揽,造成机构臃肿,办事拖沓,该管的没管好,不该管的却乱伸手,正因为权力在握,最容易造成以权谋私、权力寻租,形成腐败,这是无限政府的权力弊端。
有限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铁规”关系。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又是一个重大实践命题。科学认识这一命题,准确把握其内涵,对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又指出,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理论命题是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成果。
2。简政放权600项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爬坡过坎的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抓好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各类所有制的经济活力。按照报告的思路,新一届政府已经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348项。2014年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全面启动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启